慕言与顾瑾璃的冒险旅程
第一章:神秘古卷的发现
慕言在古籍修复室偶然发现一卷用朱砂书写的《星象图解》,卷轴边缘刻着"瑾璃"二字。他立即联系博物馆研究员顾瑾璃共同研究。
关键发现
- 卷轴采用唐代"飞白体"笔法书写
- 内含23幅加密星图(见下表)
- 夹层中发现半枚青铜罗盘
星图编号 | 对应星座 | 年代推测 |
---|---|---|
ST-17 | 北斗七星 | 公元618-626年 |
ST-42 | 猎户座 | 公元713-718年 |
第二章:博物馆应急会议
顾瑾璃在安防系统中发现异常热源,指向地下三层的恒温库。慕言携带青铜罗盘前往排查,两人遭遇安保机器人故障。
行动记录
- 09:15 检测到库房温湿度异常(+3.2℃/RH92%)
- 09:30 修复红外对射传感器(消耗3号电池×2)
- 09:45 发现被篡改的温控日志
重要对话
慕言:"这个罗盘的磁针指向和星图完全吻合。"
顾瑾璃强调:必须立即启动B级文物保护预案
第三章:科技与历史的碰撞
经碳14检测,青铜罗盘制造年代为公元780±15年。慕言团队运用三维建模技术还原了其中三幅星图(详见附件《星象复原报告》),发现与现代天文数据存在0.7度偏差。
技术分析
- 误差来源推测:
- 岁差运动(周期26,000年)
- 观测仪器精度限制
顾瑾璃提出:需结合古代星表与现代天文台数据进行交叉验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