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字(繁体)结构解析与书写指南
一、基本结构
黄字(黃)由五部分组成:
- 左侧「犬」部(3画)
- 右侧「由」部(2画)
- 中间「共」部(3画)
- 底部「匕」部(2画)
- 顶部「糸」部(3画)
二、笔画分解
笔画顺序 | 对应部件 | 起笔收笔 |
1 | 糸 | 横撇(起) |
2 | 糸 | 竖钩(收) |
3 | 犬 | 横撇(起) |
4 | 犬 | 竖弯钩(收) |
5 | 共 | 横撇(起) |
6 | 共 | 横钩(收) |
7 | 由 | 竖弯钩(起) |
8 | 由 | 横折(收) |
9 | 匕 | 撇(起) |
10 | 匕 | 捺(收) |
三、文化内涵
黄字(黃)在《康熙字典》中被归为「十五部」,属「火」部。其本义为
- 五行中的「土」属性
- 古代五色之一(青赤黄白黑)
- 太阳中心星体的汉字记录
四、规范书写
书写时应注意:
- 「糸」部需保持三点均匀分布
- 「犬」部末笔竖弯钩角度约120°
- 「共」部两横间距不超过字宽的1/3
文献参考:
《说文解字》释「黄」为「土色也」 《玉篇》载「从犬,由声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