衿和襟的关系

2025-07-09 浏览次数 0

衿与襟的服饰文化解析

一、衿与襟的基本定义

衿(jīn)和襟(qīn)均为中国古代服饰的重要部件,具有密切关联。

1.1 衿的形态特征

衿指衣领部分,常见于深衣类服饰。其结构特点包括:

  • 分前后两片,称"交领"(《礼记·深衣》记载)
  • 领缘多作缘边处理
  • 汉代后逐渐简化为单层

1.2 襟的构造功能

襟指前胸衣襟,主要表现为:

  • 交领右衽时居右侧
  • 明制后出现立领式襟
  • 唐代开放时期宽度达30厘米(《清稗类钞》

二、衿襟关系的演变轨迹

朝代 衿的形制 襟的变化
先秦 交领右衽 方领式襟
汉唐 曲裾衿 圆弧形襟
明清 立领衿 开衩襟

三、文献记载与实物佐证

3.1 经典文献引用

《诗经·郑风·子衿》:"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"(指青色衣领)

《释名·释衣服》:"衿,禁也,禁于衣领,使不相离也"(指衣带宽)

3.2 实物考古例证

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襌衣(1972年出土)显示衿襟分离结构

明代定陵出土龙袍(1956年发掘)可见衿襟连属式设计

四、现代服饰中的传承

当代中式服装设计多借鉴衿襟结构,典型案例如:

  • 唐装立领衿(2010年米兰时装周
  • 汉服交领襟套装(2021年央视春晚